宋筱婷
保密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利益,不僅要抓制度,思想上更不容放松。相對于顯性、可量化的保密制度而言,思想層面的變化往往更具隱蔽性和漸進性,難以及時察覺,更需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,嚴防“貪”念、“私”念、“惰”念滋生!
“貪”念。表現為貪財、貪色及貪圖其他不合法的便利和利益等,甚至表現為將泄密作為利益輸送、利益交換的手段。
典型案件
案例1:某省省直機關原副局長李某參加境外短期培訓期間,禁不住境外間諜組織代理人劉某(另案處理)美色誘惑,被以裸照要挾其參加該間諜組織?;貒?,李某心存僥幸,未向組織匯報,并利用職務之便,私自拷貝多份文件交予劉某,由其轉交境外間諜組織。經鑒定,這些文件中包含1份秘密級國家秘密。案發后,李某以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,剝奪政治權利3年。
案例2:某涉密單位下屬賓館物業部保潔主管常某,主動與境外間諜組織勾連,竊取內部文件謀取私利。常某利用工作之便,使用手機拍攝1份機密級、2份秘密級國家秘密及多份內部文件,通過互聯網提供給該間諜組織,非法獲利13萬元。案發后,常某以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,剝奪政治權利2年,并處沒收個人財產20萬元。
案件分析
在案例1中,李某貪圖美色,被人抓住把柄進行要挾而無法回頭;在案例2中,常某貪圖錢財,利用工作之便,竊密轉賣牟利,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。貪念的存在,往往使責任人成為別有用心者圍獵的對象,被投其所好、被多方關照,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錯誤;也往往使責任人利用職權、地位、工作條件等形成的便利,故意實施泄密行為。親屬、同事甚至工勤人員等所有與之發生聯系的人,都可能成為其利用的“渠道”和“工具”。
“私”念??梢员憩F為親情、友情、學習、面子等私人原因,將國家秘密作為實現個人意圖的工具,進而導致泄密。
典型案例
案例3:某市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茅某在機要秘書蔚某處看到1份某重點案件的處理意見的機密級文件。茅某的姐姐正是該案的當事人之一,為讓姐姐早日吃上“定心丸”,茅某趁蔚某不備時,用手機偷拍了文件的首頁,微信發給了姐姐,姐姐又將圖片發到該案當事人的微信群中,導致大范圍泄密。事件發生后,有關單位給予茅某黨內警告和行政記過處分,給予其姐姐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記大過處分。
案例4:某部某市支隊業務科原干事孫某,因未按期晉升提職,對支隊領導心懷不滿并欲伺機報復。孫某在支隊機要室復印材料時,發現有1份機密級文件放在機要室辦公桌上,遂產生將該文件發于網上報復領導的想法。孫某趁室內無人,竊取文件,用手機拍照后上傳到互聯網貼吧、論壇,造成大范圍泄密。案件發生后,孫某被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。
案件分析
在案例3中,茅某為照顧姐姐的情緒,以私犯公,犯下大錯,最終雙雙受到處分;在案例4中,孫某為報復領導,心生惡念,不惜竊密擴散。在現實中,還存在為供朋友學習參考或為炫耀工作崗位顯赫,將所持密件拍照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現象。責任人大多錯誤認為涉密文件知悉范圍即使超出法定范圍,不大規模擴散就沒有實質危害;或認為利害關系人也應屬于知悉范圍,以個人主觀判斷代替法定知悉范圍等。
“惰”念。即因“懶惰”而導致的玩忽職守、消極怠工等情況。
典型案例
案例5:某縣政府門戶網站違規發布1份秘密級文件。經查,該縣某局收到上級轉發的該文件后,文件收發員孫某(長期聘用人員)怠于履行職責,未認真審核密級,未履行保密審查程序,擅自將文件上傳至縣政府門戶網站,造成泄密。案件發生后,有關部門給予孫某解聘開除處理,責令該局副局長鄭某在局班子會議上作深刻檢查。
案例6:某市郵區中心局郵車押運員韓某凌晨隨郵車出發時,未將后廂門栓完全插入插槽,導致郵車后廂門在途中被顛開,郵包掉落。該郵包共有文件68份,其中,機密級18份、秘密級7份。市環衛工人黨某拾到該郵包,主動上交警方。經有關部門技術鑒定,郵包內文件未被拆封,無一遺失。事件發生后,有關部門給予押運員韓某解除勞動合同處分,經濟處罰1萬元;對19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政紀處分,對14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經濟處罰。
案件分析
在案例5中,孫某怠于履職,未認真審核密級、未履行保密審查程序,致使文件泄露;在案例6中,韓某凌晨押運,非常困倦,便降低了工作標準和要求,致使郵包掉落。惰念具有很大的隱蔽性,難以及時察覺,責任人存在惰念的時候,并非經手的每件事都會出錯,甚至有時候表面看起來仍然一副勤勤懇懇、任勞任怨的樣子,但在特定條件下,也容易發生難以挽回的后果?,F實中,尤其要防止因職業倦怠產生的惰念,即喪失了工作的激情,渾渾噩噩,進而放松了工作標準和工作要求。
應對措施
加強保密教育。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,對照具體崗位,梳理風險點,厘清各種錯誤認識,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保密氛圍,杜絕“貪”“私”“惰”滋生空間。強化制度管控。一方面,加強內部管理,嚴格按照知悉范圍傳達涉密文件,防止親屬、同事甚至工勤人員之間相互泄密,筑牢內部防線;另一方面,建立健全定期輪崗機制,防止職業倦怠,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。構建和諧環境。在單位內部充分開展思想交流,消除誤解,建立和諧工作氛圍和健康人際關系,有效防范攜怨報復、惡意陷害等原因泄密案件的產生。
(來源:轉載自微信公眾號“保密觀”)